在数学学习中,孩子的计算能力就像做饭时应该放的盐,是基础能力,看似是计算能的小毛病,其实却藏着大大的学问。
计算需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字上,而且随着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大,一道题需要面对不同的计算任务。有些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,学习意志品质薄弱,只要计算的时间稍长或者计算任务较重,思想就会开小差,注意力会转移,出现计算错误,时间长了急于交差,随随便便填一个得数就交上去了。
很多学生只知道背公式,填公式,写公式,却不知道公式的真正含义,怎么推导出来,需要什么条件,应用在什么类型的题目上。学生关于记忆有两种,一种是符号记忆,字母还有推导符号都属于这种,一种是语义记忆,就是老师的讲解过程,在第一次学习时,学生面对全新的知识,有时只顾得上记公式,有时只顾得上听老师的讲解,常常自顾不暇。
相似的题型练多了,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:这不就是刚刚写过的题吗?就是这样算的!同样的题型练久了会产生懈怠,于是,题还没有读完,就开始想当然的答题。
一是认真计算的习惯,每次讲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叮嘱学生,草稿纸一定要整齐,最好有分区,有的学生不听话,觉得反正是一张空白纸,随便写,最后肯定能找到得数。但真实情况是,往往考试的时候答题时间短,学生自己又紧张,就会找错得数,你想一道题的计算过程都出问题了。还能拿到分数吗?
二是形成自觉验算的习惯。可以笔算也可以估算,特是考试的时候,比较重要的题目可以形成随手验算的习惯,在卷子都写完之后不要就觉得自己没有事情干了,而是首先检查运算的步骤有没有出问题,再用结果倒推得方法。总之!整场考试都要全身贯注!
将一些看起来相似的易混淆的计算内容或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算式,列一个表格,有意识进行对比练习。
如:函数的图象的平移,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:
(1)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为“左+右-,上+下-”;如函数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=2(x+2)+4-3,即y=2x+5.
很多孩子都有做数学题时粗心大意的毛病,不管老师和家长怎么强调他们都改不了,比如下面这个同学:
该同学做题步骤很详细,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,而且用的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做题,但是最后结果却出错了。
老师看这个结果一眼就能看出算错了,因为19860最后两位数是60,60÷2=30,但是学生不能一眼就看出来,那怎么办呢?
验算是数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步骤,所以我认为想要改掉做题不细心的毛病就要学会验算。
很多学生做完题目以后就没事干了,他们闲着都不愿意去检查一遍题目。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验算思想,告诉学生每完成一道题就要验算一遍结果。
验算的好处 : 第一,能够减少失分,第二验算结果如果有错,学生就会去重新做一遍题,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。
再有就是学生把基础搞扎实,这样就容易发现做题结果对或不对。
我们做题的时候会发现,当我们算出来的结果有点不合常理,我们就会认为算错了,会再做一遍题目,而现在很多学生发现不了这种问题,归根结底是基础不扎实。
要想让学生能够细心做题,那就要给他养成习惯,养成验算题目的思想。
以上是我的看法,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呢?欢迎大家留言评论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boatgz.com/post/53947.html